前言
高考改革一直是考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江苏省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本次的改革内容包括:高考科目及成绩构成、学业水平考、综合素质评价、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内容。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高考改革的相关信息,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特地策划了江苏高考改革专题,供大家查阅。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高考改革的相关信息,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特地策划了江苏高考改革专题,供大家查阅。
实施时间 | 2021年开始实施(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 |
试卷 | 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语数外) |
高考模式 | 3+1+2 3:语文、数学、外语 1: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 2: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选择的2个科目 |
高考分数 | 750分 1、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2、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
投档批次 | 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
录取方式 |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考生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填报志愿。 |
合格性考试 | 选择性考试 | |
考试科目 |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门科目 |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 |
考试对象 |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往届生和社会人员也可参加 | |
考试时间 | 每年1月 | 每年6月 |
考试成绩 | 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 以分数呈现,每门均为100分,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 |
成绩作用 |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 | 选择性考试成绩纳入统一高考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
时效 | 长期有效 | 当年有效 |
一是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材料审核、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真实可靠。
二是客观记录。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的真实记录,以事实材料为佐证,有据可查。
三是公开透明。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公示,校级以上的奖励在学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5个工作日以上,很终结果须经学生确认。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本人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在网络管理平台上确认,学校很终审核把关。
主要在春季进行招生录取。高职院校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职业适应性测试、本校专业培养要求等多种指标,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确定的录取办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考生主要通过参加对口升学统一考试报考省内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可报考省内高职院校。未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考生,可以凭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高职院校录取。
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综合素质评价(面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由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实施时间 | 2021年开始实施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 |
试卷 | 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语数外) |
高考模式 | 3+1+2 3:语文、数学、外语 1: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 2: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选择的2个科目 |
高考分数 | 750分 1、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2、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
投档批次 | 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
录取方式 |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考生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填报志愿。 |
合格性考试 | |
考试科目 |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门科目 |
考试对象 |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往届生和社会人员也可参加 |
考试时间 | 每年1月 |
考试成绩 | 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
成绩作用 |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 |
时效 | 长期有效 |
选择性考试 | |
考试科目 |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 |
考试对象 | \ |
考试时间 | 每年6月 |
考试成绩 | 以分数呈现,每门均为100分,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 |
成绩作用 | 选择性考试成绩纳入统一高考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
时效 | 当年有效 |
20年
江苏高考政策研究
10年
江苏高考招录数据
8年
志愿填报经验